CPU / 中央處理器
-
AMD第2代Ryzen PRO與AMD Athlon PRO行動處理器,打造新款企業級與入門級商用筆電,全新AMD Ryzen PRO與AMD Athlon PRO搭載於惠普與聯想商用筆電,帶來省電效能、晶片層級安全功能,以及滿足商務使用者全天工作需求的超長電池續航力
AMD(NASDAQ: AMD)宣布其PRO處理器陣容的最新產品,分別為內建Radeon Vega繪圖核心的AMD第2代Ryzen PRO行動處理器,以及內建Radeon Vega繪圖核心的AMD Athlon PRO行動處理器。全新處理器為商用筆電使用者帶來省電效能、最先進的安全功能、以及商業級可靠度與管理功能,讓全球PC製造商開發涵蓋企業級專業筆電與日常作業筆電的各種商用系統。惠普與聯想的商用系統預計在本季上市,其他OEM廠商的產品和更多新平台則預計稍後在2019年陸續問市。 AMD全球資深副總裁暨客戶端運算部門總經理Saeid Moshkelani表示,現代PC使用者希望能完美兼顧專業與個人應用體驗,而商用筆電的使用者則希望運用最新的現代化功能,包括3D建模、影片編輯、多螢幕設置以及安全多工,以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更多工作。藉由AMD Ryzen PRO以及Athlon PRO行動處理器,AMD為OEM廠商與商務使用者帶來合適的效能、功能以及選擇,挹注所需的生產力、防護力與專業功能,確保整個組織能無縫部署。 採用12奈米製程技術打造的新款AMD Ryzen PRO 3000系列行動處理器不僅具備同級產品最佳的效能,在提升生產力上,多執行緒處理器效能更比對手高出多達16%。 連續執行高達12小時的一般辦公室作業,或是播放影片長達10小時 從3D建模涵蓋到影片編輯,內建的Radeon Vega繪圖核心讓內容創作以及日常辦公應用速度提高達14% 所有Ryzen PRO處理器皆具備強大安全功能,AMD安全協同處理器內建在晶片中 為系統製造商提供18個月的影像穩定性、24個月的處理器供貨期、商業等級的品質、企業級管理功能,以及36個月的有限保固 此外,AMD還推出基於「Zen」架構的Athlon PRO行動處理器,在所有產品預算區間帶來更多元化的行動運算體驗選擇。 惠普全球商用個人系統負責人Andy Rhodes表示,惠普致力透過先進的PC創新,提高強大安全商用裝置的效能標竿。惠普深感自豪能推出業界陣容最廣泛的AMD平台產品,為全球各地商務使用者提供頂尖效能、安全性以及可靠度。 聯想全球商用產品組合副總裁Jerry Paradise表示,隨著工作與生活全面融合逐漸走向主流,民眾希望生活形態能更有彈性,因此需要適合的工具讓他們隨時隨地維持生產力與從事休閒娛樂。聯想很高興與AMD合作,為現代商務使用者提供兼具效能與可攜性的行動體驗,而我們的合作關係將拓展到即將推出的最新企業級ThinkPad系列筆電。
-
AMD筆電版Ryzen PRO和Athlon PRO處理器上市!更高效能、內顯更強,續航力也提升!
AMD於北美時間4月8日發表3款Ryzen PRO行動版處理器,以及1款Athlon PRO行動版處理器,提供超低設計功率(TDP),且內建Radeon Vega繪圖核心,賦予商用筆電更高效能、安全性,以及電池續航時間,使用一整個工作天都沒問題。目前HP和Lenovo已經推出了配備上述處理器的商用筆電產品。 這次AMD在其PRO處理器家族,再添加了新的成員,包括第二代Ryzen PRO家族(共有Ryzen 7 PRO 3700U、Ryzen 5 PRO 3500U、Ryzen 3 PRO 3300U等三款)與Athlon PRO家族(有Athlon PRO 300U一款),皆採15W的設計功率,搭載Radeon VEGA繪圖晶片,能提供優越的桌面與3D繪圖效能,同時兼顧低功耗,還有最先進的安全功能與可管理性,賦予商用筆電擁有絕佳的可攜性、安全性、高效能,不用擔心處理器會有潛在的漏洞問題! 由於現代PC用戶都希望買到物美價廉,能勝任各種用途的筆電,對於商務人士來說,現今不管是使用各種軟體時,能希望能夠流暢並穩定的執行,因此在專業用途和個人之間的體驗之間的分野,也越來越模糊,包括3D建模、視訊編輯、多螢幕顯示,同時還要安全地執行多項任務,以便完成更多的工作,而配備AMD Ryzen PRO和Athlon PRO行動處理器的商務筆電,擁有絕佳的多工處理能力,繪圖效能,並提供絕佳安全,以及電池續航力,可幫助商務人士完成各項任務。 根據官網說明,全新AMD Ryzen PRO和Athlon PRO行動處理器,具有下列特色: ● 一般辦公室使用可長達12小時,視訊播放可長達10小時 ● 內容創作速度提高14%,以加速日常辦公應用。由於內建Radeon Vega內顯,因此不管是3D建模或是視訊編輯,都能勝任 ● 因為每顆CPU都內建AMD 安全輔助處理器,因此所有Ryzen PRO處理器都具備強大的安全功能,能提供高達18個月的繪圖穩定性、24個月的處理器可用性,以提升商用級的應用品質、企業級可管理性,並對系統製造商的36個月有限保固。 這次由HP和Lenovo率先推出配備AMD Ryzen PRO與Athlon PRO處理器的商務筆電,其實不只是為AMD產品線豐富、效能卓越、C/P值也高,主要還有一個因素,就是Intel的CPU缺貨狀態仍無法獲得緩解,就連筆電CPU也是一樣的狀況。先前HP、Dell就發表配備AMD處理器的Chromebook,現在HP、Lenovo則又發表配備AMD處理器的商用Notebook,提供更好的商務方案,讓用戶買單! 只能說,若Intel持續缺貨的話,也許更多大廠會繼續把配備AMD的產品線比例提升,以讓自家的3C產品線更加完整。當然AMD應該也不會只是希望只當Alternative (替代性)方案,由於AMD預計將於Computex 2019發表第三代Ryzen處理器(Ryzen 3000系列),將提供更高效能,並以更好的C/P值,來搶佔市場。如今AMD的市占率已經突破兩位數(10%以上)。透過,也反映出使用AMD處理器的玩家,已經佔了近2成!就讓我們期待有更多更棒的AMD CPU推出,讓市場有更多樣的產品可供選擇。
-
筆電版第九代Core i7-9750H CPU與GTX 1650 GPU效能揭露,比上一代提升28%! 國外電商已可看到蹤跡
雖然市場都在傳北美時間4月21日NVIDIA要推出GTX 1650,至於Intel第九代的行動處理器,也將在近期上市。不過眼見為憑,透過,可以得知最近有某大廠即將推出的最新電競筆電產品海報,被國外媒體揭露了。這下子,我們可以證實Intel將會推出Core i7-9750H行動版CPU,而NVIDIA也會推出GTX 1650的行動版GPU。準備好在近期買電競筆電的朋友們,您們要再等一等嗎? 透過,可以看到某大廠的簡體中文版行銷文宣,說明Intel第九代6核心12執行緒的Core i7-9750H處理器,比第八代的i7-8750H還快上28.46%,更是第七代Core i7-7700HQ的近兩倍效能。 至於顯示卡方面,則是配備了GTX 1650 4G入門級顯示卡,根據其文宣可得知,這款GPU的時脈高達1395MHz。在3DMark 11性能對比中,GTX 1650比GTX 1050 Ti快了約24%,更比GTX 1050快了約42%。此外,該文宣還列出當紅遊戲在設定成高畫質時的效能表現,包括絕地求生有65 FPS、英雄聯盟有120 FPS、俠盜獵車手5 (GTA V)有75 FPS、要塞英雄有98 FPS、鬥陣特攻有95 FPS、刺客教條(沒說明是哪個版本)也能擁有60 FPS。看來,GTX 1650 4G行動版GPU,搭配第九代i7-9750H行動版CPU,在眾多遊戲都表現不錯! 從該文宣可以看到,該產品提供兩款CPU版本:i7-9750H與i5-9300H。至於其他配備則幾乎相同,包括16GB記憶體、512GB NVMe SSD、GTX 1650 4GB顯示卡,並配備15.6吋IPS廣視角顯示幕(1920x1080解析度)、重量則是2公斤,算是輕薄型機種,只剩售價尚不得而知。 無獨有偶的,Po出某大廠的兩款2019全新筆電,也是配置第九代Core H行動處理器,搭配GTX 1660 Ti/1650/1050等行動GPU,更搭配了雙SSD (Raid0) + HDD的儲存裝置,顯示幕配置則是搭15.6或17.3吋(Full HD)規格,看來這款筆電應該是主打重量級的應用。而且其中一款可以看到電池壽命達7小時(58Wh),比2018年款的5.5小時(48Wh)還久。 相較於上述兩家,這兩家大廠,早就在國外的電商偷偷上架了,甚至價錢都已經有譜!包括CompSource、pc21.fr (法國)、Laptop Plaza (塞爾維亞)…等,都可以看到配置i7-9750H處理器的各式筆電,只剩產品照還沒上架了。看來,這些廠商好像又更勝一籌! ● ● ● 是的! 由於NVIDIA已經發表Turing架構GPU家族,包括Turing RTX系列的2060/2070/2080/2080 Ti,以及Turing GTX架構的1660/1660Ti (以及隨後即將推出的1650/1650 Ti),筆電廠商當然會推出最新CPU+GPU組合的產品,來搶佔市場, 從上述兩家大廠的文宣可以窺知一二。只是相較於其他大廠,早就搶先在電商布局,看來一場廝殺大戰正準備開打! 總之,現在您若想要買電競筆電,而且是想要買入門至主流級款式的,也許可以再稍微等一下下,因為新一代的電競筆電,將會搭載第九代Core i5/i7處理器,使電腦整體系統表現再提升一些,在顯示卡方面,也會搭載最新的GTX 16系列,讓您可以玩到更流暢的遊戲畫面。
-
Intel缺貨缺很大延至Q2亦無解,AMD佛心大發TR 1920X下殺8,888半買半送
接近3月底的這個時間點,大家有沒有發現到目前市場價格的波動呢?除了SSD與記憶體仍舊價格持續下探之外(喔、真的很便宜),先前Intel處理器的缺貨問題仍然存在,價格也出現部分攀升的情況,如果打算在這周下手的玩家朋友,記得要注意一下以免傻傻當了冤大頭喔! 玩家若是有仔細觀察的話,應該不難發現在處理器的選購上面,其實好幾款版本是不定期處在缺貨的狀態,從年前到目前的3月底,連同9900K在內的中高階5款K系列版本,大都處於缺貨或是只提供「平輸」版本的現象,部分有貨的店家可能還要加上「限組裝」的字樣,來確保玩家不是只來店裡單買CPU而已(這樣就賺不到其他零組件的錢錢了XD),缺貨狀況也不只是光華店家或各地的電腦店家,即便是熱銷的網路商城也都是常處於已售完、補貨中的情況。 就算有貨的話,那價格也是拉高高,看看PCHome 24小時購物網站上面的報價,i9-9900K直接開18,000元,想想今年1月時候還在15,300元的價位,如果是組裝價更是只要14,800元,現在想買得花18,000元,等於漲價了20%,現在下手合適嗎? 好吧,i9-9900K也不是人人買得起,那中階的來一顆吧!9600K缺貨那8代的8600呢?對不起,一樣缺貨,原價屋已經缺很久了(沒看到都沒報價),上谷哥大神查查看有貨的要賣多少?露天拍賣有現貨供應,i5-8600一顆只賣你9,700元就好,謝謝!(阿娘威、買不下去~) 看看這2個月以來的Intel處理器價格波動圖表,大概一直保持平盤的i7-8700算是缺貨情況下的異軍了,接續先前9代大缺貨狀態後,8代的各版本算是玩家的另一種選擇,只不過面對9代中階系列的空窗,8代的i5-8600K價格攀到8,800元、i5-8400反而逆勢上漲比9代的9400F還要誇張,真不知啥時候8400的內顯有這麼值錢,硬是比9400F要多出1,500元以上的價差,不可思議~ 而頂階的i9-9900K的價格從漲到跌、再漲,目前原價屋的報價也落在17,600元,算是小跌了200元,至於入門款的i3-8100也是逆向操作的狀態,從1月的3,500元價位直接漲上了4,300元,漲幅達23%,真想買入門款版本的話,AMD那邊有一堆可以選,4,300元都可以買2顆Athlon 200GE了說! 來瞧瞧最新的報價吧,目前除了部分有缺貨所以不提供之外,有些版本有限組裝價會比較便宜一些,部分是代理商貨、保固上應該會比較OK,有些稍便宜一些的是平輸產品,雖然水貨有號稱全球保固,不想麻煩的玩家可以考慮是否真的要省這一點價差。反觀AMD的報價倒是一貫如一,價格也不會因為不同的網路商城或是店家有不同的報價,透過代理商威健的價格維持下,玩家的保固與售後服務也可以達到有效的保障。 仔細看一下AMD的報價應該可以發現到,這次有送「信仰馬克杯」,先前站上就有留言送杯杯的活動了(上次在FB有送出3個變色馬克杯喔、中獎的來領了沒~),這次不用抽,買Ryzen 5 2600X以上的版本,通通加送一個,廠商與店家也是誠意滿滿喔! 看到這邊,如果有打算正要下手採購的玩家請注意,AMD原廠這次超給力,直接Support Threadripper 1920X做促銷,看到店家都打出大大的廣告了吧,直接是拿i5-8600的價格來買TR 1920X啊,從13,299元直接殺到8,888元,直接砍3成價格回饋,搭X399板子買更划算,12C/24T架構、工作站等級,佛心價真心不騙,想下手的手腳可要快,比較一下Intel同級產品,嘖嘖嘖,這個價格落差可就太大了呀! 小編這裡也依據可靠消息管道,原本3月初在日本推出的AMD Ryzen 7 2700/5 2600X Wraith MAX同捆包版本也會引進台灣,有別於原先內附的Wraith Spire風扇,新同捆包則是附上了價值59美元的Wraith MAX散熱器,採用了3條導熱管、RGB燈效內建(連AMD Logo也會亮、信仰強化)、700-2600 rpm轉速、TDP 140W、38 dbA(最高),筆原本的Spire散熱器要好許多,包括可以提供較高的超頻散熱能力,期待嗎?目前應該會先進一款到台灣,若未來受到更多市場好評的話不排除會2款都引進,至於引進後是否會有加價的可能則尚未確定,畢竟單單MAX風扇就要賣59美元了,希望AMD佛心大發,加價部分意思一下就好了吧。 (引進的會是哪一版還不確定,大家希望是Ryzen 7 2700還是Ryzen 5 2600X呢?) 面對Intel處理器缺貨狀態,事實上玩家並非一定要接受漲價買單的強迫性,看看大廠HP才剛發布的ProDesk G4,這款體積小巧的mini PC事實上也跟Intel的骷髏頭NUC大小差不多,但外型卻更具時尚,內部搭載AMD B350FCH晶片組,可選搭Ryzen 5 Pro 2400GE/Ryzen 3 Pro 2200GE或是Athlon Pro 200GE處理器核心,提供玩家更多元化的選擇,而且在效能表現上也能提供玩家極佳的使用體驗。 其實連XBOX、PS4都採用AMD方案,甚至ATARI延期推出也是因為宣布改用AMD CPU,以目前缺貨狀態預期即使到Q2、Q3都不能完全解決的情況下,AMD陣營最近的利多與產品的出色效能,也是玩家可以考慮下手的選擇之一。 *可參考站上一文 特別一提的是,AMD玩家可以利用不斷更新的Adrenalin 2019 Edition驅動程式與AMD Link行動應用程式相結合,透過獨家的Radeon ReLive遊戲串流,就能將電腦上的遊戲與影片以串流方式傳輸到手機、平板或虛擬實境VR頭戴式設備等行動裝置上頭,厲害吧! 而且不論是Android系統或是Apple果粉玩家,都能夠在Google Play與Apple Store上下載到專屬APP,透過新設計的AMD Link簡化了使用者介面,讓玩家可以更輕鬆的連接及使用,隨時都能做到效能監控、新聞推播、語音辨識等功能的執行,隨時想要擷取、直播和分享精采的遊戲時刻只要透過Radeon ReLive就能做到,這麼多的優勢下,想不投入AMD陣營的懷抱都不行啊~
-
AMD Radeon GPU與開發者工具打造新一代Google Stadia遊戲平台,針對雲端優化的AMD資料中心GPU搭配強大的軟體工具,使開發者創造出色、可擴充、高效能的串流遊戲體驗
AMD(NASDAQ: AMD)和Google經過長期緊密的合作後,Google在加州舊金山登場的遊戲開發者大會(GDC)上正式宣布AMD為Google基於Vulkan和Linux的Google Stadia提供Radeon高效能客製化資料中心GPU。AMD憑藉多款軟體開發工具以及基於Linux作業系統的開源Vulkan驅動程式支援Google,協助遊戲開發者針對未來的新遊戲進行優化,以在於新GPU平台上運行。 AMD全球副總裁暨資料中心GPU事業群總經理Ogi Brkic表示,結合AMD的遊戲DNA以及資料中心領先技術的優勢,加上長期投入開放平台的經驗,AMD提供了許多獨特的技術與專業,造就世界級的雲端遊戲經驗。AMD非常高興能與Google合作,推動各項計畫,將頂級遊戲體驗帶給全球各地眾多玩家,提供符合他們期待的可靠度以及遊戲效能。 Google Stadia開發者平台產品經理Dov Zimring表示,Google已與AMD在推動開發客製化GPU這項計畫上密切合作多年,提供針對Google Stadia的各項尖端功能與效能。Google與AMD致力投入開源,貢獻的資源包括Vulkan專業技術、開源Vulkan GPU驅動程式、以及各種開源繪圖優化工具。環顧整個遊戲產業的創新與協作精神,讓Google感到自己的付出根本不足為道,Google期盼未來能在開源平台與遊戲開發者一起扮演未來繪圖技術的先鋒。 要從雲端向全球各地數百萬計的玩家串流富含繪圖元素的遊戲,必須有相關的超高效能處理能力才能將延遲率壓到最低,並同時發揮最高的遊戲效能。另外還需要各種先進的技術來克服資料中心包括安全、管理、以及擴充能力的特殊挑戰。 支援Google Stadia的客製化AMD高效能Radeon資料中心GPU包括: • 第2代高頻寬記憶體(HBM2)不僅佔用電路板的空間更小,而且更為省電。 • 關鍵資料中心之功能特色,包括錯誤校正碼(ECC)註1的防錯機制,確保資料的完整性。 • 針對雲端遊戲提供可預測的高速效能與各項安全功能,採用業界首創的硬體式GPU虛擬化解決方案,此方案基於業界標準的SR-IOV(單根I/O虛擬化)技術。 AMD繪圖架構支援當前從PC到各種遊樂機的眾多遊戲平台,開發者只須針對單一GPU架構優化其遊戲,即可將這些優點拓展至多個平台,包括大規模的雲端遊戲平台。 強大的AMD軟體工具讓開發者能針對AMD Radeon GPU優化其遊戲以及其他應用程式。AMD為開發者提供眾多的選擇以及極大的彈性,協助開發者優化基於GPU的應用程式效能。這背後要歸功於AMD長期投入開源平台的發展,包括Linux作業系統的驅動程式,以及支援低階Vulkan API,以掌控AMD Radeon GPU的效能、效率以及各種功能。 開源AMD Linux驅動程式讓Google與其開發夥伴能檢視程式碼,以及瞭解驅動程式的實際運作,使他們能更完善地優化其應用程式以與AMD Radeon GPU連接。此外,驅動程式還包含一個搭配AMD Radeon GPU Profiler(RGP)的應用程式追蹤元件,可以存取關於如何在AMD Radeon GPU運行的工作負載詳盡基礎資訊。另外還能建議可優化的潛在時序,此功能可大幅提升開發者的能力,讓其創造的應用程式能在AMD Radeon GPU上發揮最好的效能。 AMD Radeon GPU Profiler(RGP)讓遊戲開發者能確切掌握其應用程式運用GPU的狀況,包括繪圖與運算的執行緒佔用GPU資源的比重,讓開發者能追蹤事件的發生時序,以及針對Google Stadia平台優化其遊戲。此外,AMD Radeon GPU Profiler(RGP)還能與熱門的開源RenderDoc繪圖除錯工具互通,讓開發者獲得針對每格畫面著色的更深入即時洞察,進而縮短在各種開發流程中對於各畫面進行除錯與分析的時間。 AMD Radeon GPU Profiler(RGP)運作在虛擬化環境與在專屬PC客戶端的運行模式完全一致,因此開發者很容易在大型環境中優化其虛擬化GPU的應用程式,而其方法與在其他遊戲平台亦相同。
-
Intel Xe顯示卡原型真面目曝光,GDC 2019發表第9代Core H行動處理器、第11代內顯與全新軟體介面,宣示搶佔電競市場企圖心旺盛
近十幾年來,電競活動經常性在世界各地舉辦,且有越來越擴大的趨勢,搭配各軟硬體廠商紛紛推出高價位的電競產品,將電競市場推往高峰,每年持續成長。當各大硬體廠商都有推出自家的電競產品之際,Intel除了推出更高效能的處理器、更快速的儲存產品之外,在顯示卡方面幾乎只能交出一個N/A的成績(編按:請選NVIDIA或AMD的方案)。 雖說Intel也非常積極贊助各種電競活動,但所謂的高效能電競硬體的金三角(GPU、CPU、SSD),真的是缺一不可,尤其GPU又是擺在第一!每次列出硬體配備時,除了在CPU有Intel名字之外,GPU都只能顯示N/A (NVIDIA或AMD)。不過,最近Intel真的是鐵了下心,不想在GPU領域繳白卷,因此除了在去年挖角前AMD顯卡大將之外,更預計要在2020年推出自己的獨立顯示卡,以讓其硬體金三角能站得更穩! Intel先前推出了桌上型的第九代Core家族處理器,其中Core i9-9900K號稱地表最強的遊戲處理器,但是行動處理器方面呢?那些當今最強的電競筆電,GPU都已經升級到最高RTX 2080等級,但CPU還停留在第八代的最高Core i9-8950HK等級(最高4.8GHz),使得他們只能紛紛向Intel敲碗,何時才會推出9xxx系列的行動版本處理器呢? 終於,這次Intel在GDC 2019正式發表了6款第九代Core H行動處理器,依序是Core i9-9980HK (最高5GHz)、Core i9-9880H、Core i7-9850H、Core i7-9750H、Core i5-9400H、Core i5-9300H。其中最高等級的i9-9980HK,等於將之前8代的4.8GHz提升到跟桌機同級的5GHz! 這樣才像話嘛! ▼表 Intel 9th Gen. Core H處理器規格列表 這次9代Core H處理器,除了提升CPU效能支援,也將搭配新的Intel Wi-Fi 6 AX200 (Gig級無線網路),讓透過無線來玩遊戲也能享受更高效能、低延遲的體驗。至於儲存方面,也提供新的Intel Optane Memory H10,讓輕薄筆電也可以導入這種儲存加速技術。再來就是Thunderbolt 3,這次CPU雖然還沒有內建,但Intel還是希望廠商能導入就是了! 看來,那些想買8代U、RTX 20顯卡之電競筆電玩家,也許可以期待新的搭配9代U、RTX 20顯卡的全新電競筆電了! 先前Intel在GDC 2019大會之前,先放出了他們最新版的Intel顯示晶片控制中心(Intel Graphic Command Center, IGCC)影片預告,讓大家聞香一下。這次在GDC 2019大會中,Intel則是正式公佈其最新的IGCC完整畫面,以為未來Gen.11甚至Gen.12的繪圖處理器做好準備! Intel表示,在2018年以前,總共有超過10億的用戶,安裝Intel Graphics的內顯驅動程式,當時軟體的設計主力,是著重在提供遊戲玩家們,能夠使用內顯來玩遊戲的需求!事實上,許多包含LoL、Overwatch等遊戲,是可以透過調整解析度、畫質精細度,來讓Intel UHD 630這類等級的內顯,在Full HD解析度下也能擁有流暢的遊戲畫面。但可能由於Intel Graphics的使用者介面不太親和,讓大家認為Intel的內顯無法透過調校的方式,來讓遊戲表現變得更流暢,導致大家埋沒了其威力! #影片=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zg343_uWEg 全新Intel Graphics Command Center的介紹,以及早鳥使用者募集影片 因此,2019年起,Intel表示將提供更好的驅動程式優化,並使用全新的UI (使用者介面),來讓這些既有的10億玩家,更能善用當今Gen.9 (第9代)內顯所帶來的威力,也同時為其未來的Gen.11 (第11代)與Gen.12 (第12代)繪圖晶片鋪路! 目前,全新Intel Graphics Command Center正在募集早鳥使用者,只要你是Windows 10 1709版以後的使用者,現在就可以到去下載玩玩看!只要你是使用第六代Core處理器(Skylake)以上的玩家,就可以趕快去下載了! 以下是筆者親自下載試用,發現全新Intel Graphics Command Center,確實提供不一樣的視覺感受,讓玩家們可以更快速來針對不同遊戲進行優化。在首頁中,可讓程式掃描硬碟裡面安裝好的遊戲,亦可自己加入遊戲,來設定細部的項目。 筆者發現能掃描的遊戲,大多以能支援Intel內顯的輕量級遊戲為主,近兩年的3A重量級遊戲可能無法找到,要自己加入才行,應該是可能GPU的Power不足,因此就算自行加入這些遊戲,也可能跑不太動。但未來也許等Gen. 11、Gen. 12的GPU推出之後,這些遊戲就可以陸續被自動掃描出來,讓3A級遊戲可以在IGCC裡面直接執行。 至於影片頁面,則是可以針對不同的影片,來做細部的調整,包括亮度、對比、色調等等。 再來的重頭戲,就是Intel的最新獨立顯示卡啦!前面說過目前Intel的內顯的確不夠力!那麼就來看看Intel將於2020年推出的獨顯吧!從透露出來的顯示卡外觀,可以看到,這張顯示卡的正面有Intel Graphics Xe的標示,正面的散熱護甲非常「厚實」,有點類似Optane的散熱造型設計,然而搭配一組散熱風扇,同樣是採用PCIe 3.0的介面設計,採用2-Slot的顯示卡寬度!背後也具有金屬裝甲設計,以防止長久安插下所造成的板彎現象! 除了高階顯示卡之外,另有入門款的版本,顯示卡長度比較短,但一樣也採用2-Slot設計。至於效能方面,就等Intel正式推出,再來為各位做實測囉! 前面說到,Gen. 11將有更好的效能。這次Intel也透露一些Gen. 11 GPU的架構細節:Gen. 11顯示晶片將採用第三代10奈米FinFET製程所設計,並將在內建於今年推出之Ice Lake處理器內。在API支援度方面,可支援DirectX、OpenGL、Vulkan、OpenCL和Metal (蘋果的介面)。由於Gen. 11等於是重新打造的GPU,能夠提升每瓦效能表現,讓新一代CPU (意指Ice Lake)的繪圖效能大大提升 (也意味著Ice Lake可能會賣更貴)! 這次的Gen. 11 GPU處理器,具備高達TeraFlops的效能。內部架構方面,從圖中可以看出Gen. 11是由8*8 = 64組EU (執行單元)所組成,相較於Gen9來說,核心運算能力提升了2.67倍。搭配增加快取,以滿足大量負載時所需要的頻寬需求。 至於其SoC設計方面,GPU所佔去的空間,比CPU核心和LLC (Last Level Cache)還多很多,中間採用Soc Ring Interconnect機制來串連。這次Intel採用Slice (小切片)的設計,而其中8組EU則是子切片(SubSlice)設計,以及固定3D功能(Slice Common),再加上幾何與L3快取等模組,來構成整個Gen. 11 GPU,看來以後要擴充EU數量,應該比以前更容易。 從下面規格表中可以看到,Gen.9 GT2的3組子切片(提供24組EU),到這次Gen. 11 GT2的8組子切片(提供64組EU)來看,效能等於提升2.67倍,使得Gen. 11效能提升到單精度1 TFLOPS和半精度2 TFLOPS的運算效能。再搭配暫存器容量從672KB也提升到1792KB,共享系統本地端記憶體也從192KB增加到512KB,以及L3快取也從768KB提升到3072KB,還有時脈提升兩倍。看來這次Gen. 11的內顯效能,值得玩家們期待! ▼表 Intel第9代GT2內顯與第11代GT2內顯的規格比較 綜合上述的介紹,可以看到Intel在這次GDC 2019發表了不少新的技術與新的訊息,以宣示他們進佔電競市場的決心!首先是行動處理器方面,當今電競筆電幾乎都是Intel CPU的天下,現在推出第九代Core H處理器,可讓整體效能再往上提升,再搭配全新Intel Graphics Command Center更親和性的使用者介面,讓既有的電競玩家擁有更好的整體玩樂體驗! 如今,CPU市場站很穩了,而SSD技術也領先群雄,就只剩GPU了!這次,Intel預計2020年將推出內建全新Gen. 11內顯的處理器(Ice Lake),以及即將發表的Xe獨立顯示卡,透過內顯+外顯同時布局的策略,來讓入門玩家、中階玩家,甚至電競玩家,在選購CPU時,也能倚賴其GPU,來打造玩家的電競神機!就看到時候Intel的遊戲效能表現,是否能讓玩家買單囉!
-
美國能源部斥資5億美元讓Intel來改善人類生活?! 雙方將打造首部Exascale級的超級電腦
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(Chicago)的阿貢國家實驗室(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)將打造一部超級電腦,將實現百萬兆級(Exascale)的高效能運算(HPC)和人工智慧(AI)應用,其目標是希望在2021年打造出來! 為此,美國能源部(DOE, Department of Energy)和Intel於3月18日公布,將美國推出首款高達1 exaFLOP的超高效能超級電腦。目前該系統正在美國能源部位於芝加哥的阿貢國家實驗室裡面開發,名叫Aurora (極光),這套系統將應用在大幅推進科學研究和各種發現。 這次開發合約總共超過5億美元,並由Intel和分包商克雷電腦(Cray Inc.)一起合作,計畫將於2021年交付給阿貢國家實驗室。 先前在2017年中,美國能源部就編列了2.58億美元的預算,給、Intel、NVIDIA、Cray及IBM等大廠,來加速投入Exascale等級之超級電腦開發計畫,以提升美國在世界超級電腦算力比賽中的競爭力。因為全球許多國家都在爭相研發Exascale等級的超技電腦,包含中國也同時啟動三大研發計畫,包括:神威E級、天河三號、曙光E級,在2018年的HPC Top 100排行榜中個別名列第四、第六、第九名。 當然美國在HPC競賽中,當然不可缺席!美國能源部長Rick Perry說:「超級電腦實現到百萬兆級的運算能力,是非常必要的,這樣不僅可以要改善科學界,還能改善美國人的日常生活。而Aurora和下一代Exascale級的超級電腦,終將把HPC和AI技術推向於癌症研究、氣候建模和退伍軍人健康治療等領域之應用。利用Exascale級技術來進行創新,將對於改進對我們的社會,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。」 這次為加速打造Aurora計畫,美國能源部2019年年宣佈斥資5億美元(等於是前年2倍),與Intel共同實現這個計畫。 #影片=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BDPFC8cIMo 關於美國能源部與Intel合作打造首部Exascale級超級電腦的簡介影片 看來,Intel這次是贏者全拿(其他廠商哭哭,不過Cray還是有拿到承包合約)。Intel CEO Bob Swan說:「今天是重要的一天,不僅是技術專家團隊和科學家團結在一起,來建構我們的首部Exascale級電腦,同時也是我們所有致力於美國創新和製造的人重要的一天。AI和HPC的融合,將是解決世界上所有許多挑戰,和創造經濟機會的重要催化劑!」看來,這次果然創造了Intel莫大的經濟啊! 阿貢國家實驗室主任Paul Kearns也表示:「我們的國家裡,有很多的科學成就來自與能源部、阿貢國家實驗室,以及產業夥伴們,例如Intel和Cray這樣的高科技公司。阿貢的Aurora超級電腦,是專為下一代AI所設計,將透過結合HPC與AI來解決現實世界上的問題。諸如改善極端天氣預報、加速醫療、人腦精確繪製與對應、開發新系統,從而加速科學上的新發現,同時對於開發新材料,以及更進一步了解我們的宇宙。當然這些都正在開始而已。」 至於Aurora超級電腦的架構方面,其採用的大多是Intel的技術,專為極致運算規模的AI與HPC融合設計。包括CPU部份,採用的是Intel Xeon Scalable處理器,GPU則是採用Intel還沒正式上市的10奈米GPU (Xe架構),儲存裝置方面則是採用Intel下一代的Optane DC Persistent Memory(持久性記憶體),以及Intel的One API軟體套件。此外,在伺服器連結方面,Aurora將使用Cray的下一代超級電腦系統,代號為「Shasta」,將包括200多組機櫃,並採用Cray的Slingshot高效能可擴展式樣互連機制和針對Intel架構優化過的Shasta軟體堆疊。(誰叫Mellanox被NVIDIA買走,不然要是Intel買走的話,就應該不用找Cray承包伺服器連結的部份了) Cray的總裁兼CEO Peter Ungaro也表示:「Cray很自豪能夠與Intel和阿貢實驗室一同合作,來加速各個領域的新發現和創新步伐。我們很高興Shasta將成為未來Exascale新時代的基礎,其特點就是能提供極致的效能,並以數據為中心的全新工作負載和異質架構運算,將釋放HPC應用的極致表現。」 從HPC的,GPU方面大多是採用NVIDIA的產品取得最前幾名。當然Intel Xeon Phi加速卡的表現也不差就是了!還有到前6名(Trinity超級電腦)!也許看中Intel的能力,美國能源部才敢全部都給Intel得標! 只是,在當今CPU缺貨的情況下,Intel CEO果然發揮其在CFO時代的衝勁,以「賺錢為優先」,缺貨、漏洞,還是製程技術等問題,那些都是其次啦… 由此看來真的能像他說的,。 只是,當今Intel也許在CPU和Storage方面比較沒問題,但在GPU方面,可能在效能上暫時無法與NVIDIA相比,雖說Intel從AMD挖走了繪圖處理器首席架構師,並預告將於2020年推出Intel自有品牌的顯示卡!總之,就看Intel在2020年所發表的新顯示卡的效能與畫質表現如何囉!
-
資料移動的新里程–CXL聯盟成立 Compute Express Link技術將提高效能並消除運算密集型工作負載中的瓶頸
Navin Shenoy,英特爾資料中心事業群執行副總裁暨總經理,2019年3月12日 在我負責領導英特爾以資料為中心團隊的工作中,經常需要與來自不同產業的客戶接觸。這些客戶都各自面臨不同的業務挑戰,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:就是都需要從大量資料中獲取更多價值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英特爾與阿里巴巴、思科、Dell EMC,Facebook、Google、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、華為和微軟合作,宣布成立一個聯盟,以開發Compute Express Link (CXL),這是一種開放式互聯技術,可提高效能,並消除CPU和專用加速器的運算密集型工作負載瓶頸。 英特爾開發了CXL背後的科技,並將其捐贈給該聯盟,成為新規格的初始版本。我為英特爾在開發此互聯性技術上所做的努力,以及其對科技產業所代表的里程碑感到自豪 - 就像我們在USB和PCI Express上所扮演的角色一樣,英特爾期待與CXL聯盟合作開發未來版本的規格。 資料的爆炸性成長和專業工作負載,如壓縮、加密和人工智慧(AI)的快速創新,都使得異質運算逐漸興起,其中專用加速器能與通用CPU並行工作。這些加速器需要與處理器之間有高效能的連接,並且在理想情況下能共享公共儲存空間以減少負擔和延遲。CXL是一種關鍵科技,可以實現加速器和CPU之間的記憶體一致性,提供極高的頻寬,並使用基於PCI-Express Gen 5且易於理解的基礎架構。 更具體地說,CXL在CPU和工作負載加速器 (如GPU、FPGA和網路) 之間建立了高速、低延遲的相互連結。CXL能維持裝置之間的記憶體一致性,允許資源共享以實現更高的效能,降低軟體堆疊複雜性並降低整體系統成本。 雖然市場上存在其他的互聯性協議,但CXL獨特之處在於能夠提供CPU/裝置記憶體一致性,降低裝置複雜性,並且在單一科技當中整合產業標準的實體和電子介面,以實現最佳的隨插即用體驗。 在去年12月於美國舉行的英特爾架構日上,英特爾闡述了我們推動加速創新和科技領先地位的方法,該方法基於六大策略:分別是製程、架構、記憶體、軟體、安全性和互聯性。 我們的方法變得越來越重要,因為在新興應用程式中處理資料需要在CPU、GPU、FPGA、網路和其他加速器中部署各種純量、向量、矩陣和空間架構的組合。CXL是互聯性科技的一個絕佳範例,旨在解決CPU和專用加速器不斷成長的高效能運算工作負載。 用於人工智慧、媒體、圖像和語言處理、加密與其他領域的新興的資料處理應用程式將從CXL中獲益匪淺。 英特爾致力於業界標準,促成大規模創新不遺餘力,我們相信這次的經驗也不例外。事實上,英特爾已經協助開拓了其他成功的業界標準,例如USB和PCI-E,這兩種互聯性技術對資料的移動和儲存至關重要。就在三月初,我們向USB推廣組織貢獻了Thunderbolt協定,支持與鼓勵其他晶片製造商在新的USB4規格下打造與Thunderbolt相容的晶片。 身為諸多成功運算協定的先驅者,英特爾不斷評估CXL這類的新發展將如何使整個科技生態體系受益。我們在推動強大開放式生態體系上的經驗,已經證明能夠創造前所未有的產業創新,從而帶來全面的商業成功和最終客戶利益。 組成CXL聯盟的各家企業擁有令人讚賞的能力,它們代表了資料中心、通訊基礎設施以及雲端運算和服務領域的領導者—我們期望更多公司未來能夠加入這個聯盟,為此規格的下一個版本做出貢獻。 第一代規格將在今年上半年提供給聯盟成員。我們預計將從英特爾的2021資料中心平台中首先看到整合CXL科技的產品,包括Intel® Xeon® 處理器、FPGA、GPU和SmartNIC。
-
Intel Cascade Lake處理器四月推出有譜,Cascade Lake-X眺望Computex 2019
轉眼間,再過約3個月將再度迎來科技界一年一度的大事:Computex 2019,隨著時間越來越近,也有更多相關的消息傳出,這一次主角是Intel的Cascade Lake處理器。 消息內容是這樣的,據爆料人士Chiphell的說法,Intel預計會在下個月推出Cascade Lake處理器,腳位採LGA 3647;緊接著在6月的Computex 2019則是會推出Cascade Lake-X處理器,腳位採LGA 2066。兩者都將採用Intel的14nm++製程,而後者將成為目前Kaby Lake-X的後繼者。 以目前來說,Intel的Skylake處理器分為兩部分,一部分就是一般消費者比較容易取得的Skylake-X處理器,採LGA 2066腳位,這類型處理器最高階可一路直接上到頂級的Core i9-9980XE,該處理器採18C/36T配置。而另一部份則是針對專業人士而來,這類處理器則是以採LGA 3647腳位的W-3175X系列處理器產品線為主,最高可達到28核心。 而接下來的新Cascade Lake處理器,則是最高有可能會推出48應用核心,理論上該處理器預計會比AMD的EPYC處理器快至少三倍以上。 AMD預期有可能會在Computex 2019上推出新的Ryzen 3000處理器,因此,Intel Cascade Lake處理器的推出時間算是合邏輯的,有可能正面直接對槓。以目前來說,兩者之間的較量結果是Intel贏在核心效能、AMD贏在核心數量,但接下來的發展如何,就有待觀察了。
-
9400F狂降、8400/8600/9900K逆勢大漲價、Spoiler漏洞加持,升級採購建議選AMD Ryzen較安心
剛過完228連假,沒想到處理器的價格又偷偷地波動了,不僅Core i9-9900K消失在原價屋的報價清單中,連PCHome上面的賣價也調高了而且缺貨(完售),到底這周的處理器市場狀況,玩家要如何下手呢?照慣例,小編來跟大家一起看看報價現狀吧! 大概從Intel開始推「F」版的無內顯處理器開始,價格就一路下滑,這可以從先前小編的賣場情報文章中看出價格變化的狀況(請參考底下連結),這樣的現象卻跟其他同樣第9代的版本反向操作,以目前的9400F來說,一不缺貨、二不漲價還週週調降,如果不care有無內顯的玩家,或許是9代系列中的選擇之一(不比AMD陣營的同價位產品),但是少了一慣內建的內顯功能,玩家的買氣如何?其實也直接反映在受歡迎度上不是嗎?看看連8代的8400都賣得比9400F還要貴上1,000多元,你說玩家是買單還是不買單呢? 好玩的現象可以從報價單中看出端倪,本週一開始的報價中(3/5),原價屋的線上估價可以從上面的截圖看到Intel處理器的價格,首先應該可以發現Core i9-9900K不見了,缺貨嗎?是的,同步看看PCHome 24H購物商城就可以看到報價為15,790元、但是售完缺貨中,可是隔兩天之後(3/7報價),原價屋的新報價列表中,9900K又出現囉,可是價格就…變成了17,800元、還「限組裝」,物以稀為貴大家都知道,但是一次調高這麼多,想下手的朋友多想一下吧! 而前面提到的Core i5-9400F的價格不只在原價屋、PCHome上可以看到有正常銷售且價格下滑,Autobuy網路商城的價格也來到了5,500元價位,比起過年前跟上週的報價,又往下降了一些,反過來看一下Core i5-8400的價格是蹭蹭的往上漲,原本年前的價格才5,800元左右,年後拉高到6,100~6,300元,看看這星期的報價,直接上6,990元,難不成Core i5-8400的內顯這麼值錢,這差距再加一點都可以入手一片2手版的GTX 1060顯示卡了,當玩家是傻子嗎? 另一個部分就是過年前缺貨消失的8600再度出現了,價格直接升到7,990元,這比年前尚有貨的報價(約7,200元)還要貴上10%,現狀可以看到9代中階出現斷層,原本的主力9600K則仍是缺貨狀態,如果這樣的漲勢持續下去的話,Core i5-8600的價格要追上年前的9600K價格應該不難,繼續缺貨的話,8600都可以當9600K來賣了,想買的就多掏點錢吧! 至於9代的Core i7-9700K則是仍維持一貫的高價,原價屋報價14,500元有貨、PCHome雖然價格略低一些為13,990元,但是一直以來都是缺貨狀態,看看8700K的報價直接砍超過2,000元,長期這種現象不禁令人懷疑,到底9代出來幹嘛的,14nm+++無限加嗎?拜託一下吧,要就10nm趕快出,舊瓶裝新酒還沒貨賣,玩家乾脆轉投AMD懷抱好了,至少價格始終如一、供貨穩定。 處理器陣營也不是只有Intel一家,最近的AMD也是真香,除了供貨穩定之外,價格也是維持不變,不僅「湯姆克蘭西-全境封鎖2」遊戲繼續贈送之外,店家額外的贈禮也是不少,如果搭配主機板一起選購,各家主機板的特別優惠與活動贈品更多,送硬碟、網卡都有,玩家不用擔心買了以後被捅一刀(最近新聞很夯的特x拉,車主應該很OOXX),效能表現更是強,2400G/2200G內顯表現更具優勢與C/P值,同級價位更超值(先前站上有過多篇比較報導),不想買貴當盤子的話,現在加入AMD陣營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。 不比效能的話,那比資訊安全呢?剛被揭露的Spoiler漏洞問題,Intel可是全系列都中招,架構性問題的狀況下,等於目前也是無解的狀態,先不說是否會對使用者造成多大的影響,至少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,除非是具有過人一等的能力,否則應該是不會明知山有虎、偏向虎山行吧!這部分AMD可是沒有問題喔,最近想升級的朋友可得多加考慮一下以防萬一,畢竟誰都不想沒事電腦就中招吧!
最多人點閱
- 洋垃圾神器,Xeon E5-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!
-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,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
-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,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-2670神器級處理器!
- 捉對廝殺:AMD Ryzen 2200G/2400G VS Intel Core i3-8100/i5-8400
- 不讓Z490專美於前、Intel 400系列入門選項,BIOSTAR RACING B460GTQ主機板開箱
- 洋垃圾戰神,5999元買14核心28執行緒Xeon E5-2683v3神器級處理器!
- SUPERMICRO SUPERO M12SWA-TF伺服器主機板實測開箱,史上最強實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為究極效能而生!
-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,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!
- 搭載USB 3.2 Gen 2x2和2.5GbE LAN、入門玩家最佳選擇,MSI MAG Z490 TOMAHAWK主機板開箱
- 太極撥10核、「十力」不容小覷,ASRock Z490 TAICHI主機板效能測試
- Intel Pentium G4400實測開箱,「非K超頻」3.3GHz狂飆4.4GHz!
-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:華碩 ROG STRIX B450-I GAMING ft. Ryzen 3 3300X